2012/2/7 12:19
新概念之3 勿以外觀、口味論英雄
選購食品的一個竅門切勿以美丑、口味為標準,否則可能與諸多健康食品“失之交臂”。
先說外觀吧。以韭菜為例,那些“漂亮”的大多是經過種植者精心“伺候”或“梳妝打扮”弄出來的,最常采用的辦法就是借助于農藥,因為農藥既殺蟲,又有肥料的效應,于是該打農藥的時候自然要打,不該打的時候照打不誤,致使韭菜在農藥的“滋養(yǎng)”下出落得“楚楚動人”。看上去賞心悅目,而吃下去則害你莫商量。再說香蕉,據(jù)日本科學家研究,香蕉的最大貢獻在于所含的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TNF,而TNF在那些越是成熟、表皮上黑斑越多的香蕉中蘊藏越多。換言之,香蕉越丑越能抗癌。至于黃豆芽,長的好還是短的好呢?當黃豆在特定環(huán)境中發(fā)出芽后,既保留了黃豆的營養(yǎng)特點,又生出了許多新的營養(yǎng)素,如胡蘿卜增加2~3倍,維生素B2增加2~5倍,煙酸增加2.5倍,維生素B12增加9~10倍,維生素C從無到有。特別是發(fā)芽3~4 cm,此時你當“花開堪摘直須摘”。如果你想再等等,讓它長得更長一點,養(yǎng)分含量反而會逐漸減少。
口味又如何呢?美國研究人員新近發(fā)現(xiàn),許多人不喜歡某些蔬菜的味道,其實這些不佳味道正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為保護自身發(fā)展而形成的天然殺蟲劑與其他化學成分,食用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增強人體抵御癌癥的實力。比如說苦味吧,太平洋上有一個稱為斐濟的國家,全國60多萬人至今無一人遭受癌癥之害,被譽為“無癌之國”,就得益于一種苦味食物——杏干。杏干中含有癌細胞的天敵——維生素B17。此種維生素的主要成分是氰化物、苯甲醛、葡萄糖等,而氰化物化學性質雖不太活潑,卻能有效地消滅癌組織,且不傷害人體正常細胞。
新概念之4 勤換花樣少生癌
科學家的最新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飲食單一、長期偏食、挑食才是誘發(fā)癌癥的罪魁禍首。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以玉米、山芋、豆類等富含粗纖維的食物為主食,食管、胃等上消化道細胞容易被食物磨損,這就需要相當數(shù)量的蛋白質來進行修復。如果食譜中又缺乏蛋白質,即可能導致上消化道上皮細胞異常分化,細胞缺損嚴重,進而促使癌癥提早發(fā)病。至于長時間以肉類等含脂肪過多的食品為主食,脂肪容易在下消化道,即大腸、胰臟等器官周圍聚集,形成厚厚的脂肪膜,從而影響細胞分解,致使上皮細胞增生,時間一長同樣誘發(fā)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