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3:59
(五)胡蘿卜
胡蘿卜,又名紅蘿卜,還有金筍、丁香蘿卜之稱。原產于中亞細亞一帶,元代末傳入我國。
胡蘿卜在西方有很高的聲譽,被視為菜中上品。荷蘭人把它列為“國菜”之一。胡蘿卜所含的營養(yǎng)素很全面。據(jù)測定,每百克含碳水化合物7.6克,蛋白質0.6克,脂肪0.3克,鈣30毫克,鐵0.6毫克,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特別是胡蘿卜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中約含胡蘿卜素3.62毫克,相當于1981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而且于高溫下也保持不變,并易于被人體吸收。胡蘿卜素有維護上皮細胞的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及參與視紫紅質合成等重要功效。
胡蘿卜是一種帶根皮的蔬菜。據(jù)國外報道,常食帶根皮的蔬菜,可以強壯身體,御寒耐冷。日本學者認為,帶根皮的蔬菜生長在土壤里,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鹽和營養(yǎng)素。近年來,國內外資料均報道,胡蘿卜具有突出的防癌抗癌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缺乏維生素A的人,癌癥發(fā)病率比正常人高2倍多。每天如能吃一定量的胡蘿卜,對預防癌癥大有益處。因為胡蘿卜中所富含的胡蘿卜素能轉變成大量的維生素A,因此,可以有效地預防肺癌的發(fā)生,甚至對已轉化的癌細胞也有阻止其進展或使其逆轉的作用。研究還發(fā)現(xiàn),胡蘿卜中含有較豐富的葉酸,為一種B族維生素,也具有抗癌作用;胡蘿卜中的木質素,也有提高機體抗癌的免疫力和間接殺滅癌細胞的功能。對長期吸煙的人,每日如能飲半杯胡蘿卜汁,對肺部也有保護作用。
胡蘿卜素因屬脂溶性物質,故只有在油脂中才能被很好地吸收。因此,食用胡蘿卜時最好用油類烹調后食用,或同肉類同煨,以保證有效成分被人體吸收利用。
(六)玉米
玉米,這種廉價的粗糧,在我國和西方曾一度在餐桌上被排除,而目前,在許多歐美國家,卻又備受青睞,并已成為一種熱門的保健食品。這是因為,近年來,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玉米的新價值,發(fā)現(xiàn)它對現(xiàn)代文明病的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癌癥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玉米所含的營養(yǎng)非常豐富,每百克玉米中含蛋白質8.5克,脂肪4.3克,碳水化合物72.2克,鈣22毫克,磷210毫克,鐵1.6毫克,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它所含的脂肪為精米、精面的4~5倍,而且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50%為亞油酸,還含有膽固醇、卵磷脂。金色的玉米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等,它們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功能,并具有延緩細胞衰老和腦功能退化的作用。
醫(yī)學家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玉米具有抗癌作用。玉米中有豐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種抗癌因子,這種抗癌因子在體內能與多種外來的化學致癌物質結合,使其失去毒性,然后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粗磨的玉米中還含有大量的賴氨酸,這種氨基酸不但能抑制抗癌藥物對身體產生的毒副作用,還能控制腫瘤生長。玉米中還含有微量元素硒和鎂。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得不到氧分子的供應,從而被抑制;鎂也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此外,玉米中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它能促進胃腸蠕動,縮短食物殘渣在腸內的停留時間,并可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從而對防治直腸癌有重要作用。
(七)獼猴桃
獼猴桃,古稱藤梨、羊桃,原為野生,近年來已有人工栽培繁殖。獼猴桃其果肉綠似翡翠,其味清香酸甜,其形如桃,又因它為獼猴所喜食,故名獼猴桃。
獼猴桃含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它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元素和多種維生素以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最引人注目的是每百克鮮果肉中含維生素C100~420毫克,有的品種甚至可高達960毫克,比柑橘類高51倍,是蜜桃的70倍、鴨梨的100倍、蘋果的200倍。維生素C的含量,堪稱百果之冠。藥理研究表明,獼猴桃鮮果及果汁制品,不但能補充人體營養(yǎng),而且可以防止致癌物質亞硝胺在人體內的生成,還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對消化道癌癥、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具有顯著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獼猴桃的果肉中還含有一種酶,有助于肉類纖維蛋白質的分解。據(jù)說,常吃獼猴桃的人皮膚特別細嫩光滑,富有彈性,因此,獼猴桃被譽為“青春果”。有的學者認為,獼猴桃是一種長壽果品,有抗腫瘤、抗衰老作用,稱它為“長生果”。
獼猴桃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祖國醫(yī)學認為,獼猴桃性味甘酸,寒,具有滋補強身、清熱利尿、生津潤燥、健腦止瀉功效。其果、花、葉、根均可入藥。可用于治療肝腎陰虛,燥熱生津、脾胃氣虛、消化不良、久痢泄瀉等癥。還可用于治療壞血病、過敏性紫癜、感冒、熱毒、咽喉腫痛等。因此,獼猴桃不僅是老人、兒童,體弱多病者的良好滋補果品,而且可作為航空、航海、高原和高溫工作者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