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56
美味的烘焙食品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南都記者 陳坤榮 攝
2010年11月12日,湖北宜昌,某品牌卷心酥包裝盒上標注配料里含氫化植物油。東方IC
◎“反式脂肪酸是人體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消費它如同慢性自殺”
◎“政府所要做的事,不是測所有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而是要管住源頭油脂工廠,是他們在生產(chǎn)反式脂肪酸,對他們制定標準,誰超標罰誰”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
◎“反式脂肪酸肯定不是好東西,但也不是滅頂之災”
◎“國家食品安全評估委員會目前正在對反氏脂肪酸危害進行風險評估。評估結(jié)果都沒出來,談什么含量標準限定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主任陳君石
南都記者楊曉紅 左志英 實習生李曉榮
進入11月以來,位于上海的全球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SG S食品實驗室測試技術經(jīng)理趙海涼發(fā)現(xiàn),主動前來檢測反氏脂肪酸的食品企業(yè)大幅增加,“日均達到40- 50份,比以前增加了3- 5倍”,涉及烘焙食品、方便面、奶粉等產(chǎn)品,其中標簽中標明含氫化油、起酥油的送檢樣品反氏脂肪酸含量最高。
而在此之前,對絕大多數(shù)中國食品企業(yè)和中國人而言,反氏脂肪酸還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反氏脂肪酸“進入”普通中國人的生活,主要還是源于本月初央視的一則報道。據(jù)央視報道,面包、蛋糕、餅干、蛋撻、咖啡伴侶等眾多食品,制作時大多會使用氫化油,氫化油的危害可比歷史上曾被大規(guī)模使用的殺蟲劑DDT,可能釀造食物史上最大災難,因其所含反式脂肪酸,除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外,還有影響兒童發(fā)育等危害。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盡管有相關專家發(fā)言,認為中國人均反氏脂肪酸的攝入量遠低于歐美國家,但氫化油與反式脂肪酸,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過街老鼠。
11月11日,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在京特地召開媒體溝通會,重申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遠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而且氫化油脂不等于反式脂肪酸,不同種類的氫化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是不同的。
“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強制規(guī)定在食品標簽上標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這樣做的目的是告訴消費者,反式脂肪酸吃多了不好;但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等于有毒、有害食品,并不是說標簽上有反式脂肪酸就表示這個食品不能吃了”。
無論反對也好,辯解也好,那么隱身于各種美味食品中的反氏脂肪酸究竟是一種什么東西呢?
“人們習慣稱呼脂肪的物質(zhì),共包括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反氏脂肪酸,其中反氏脂肪酸目前爭議最大”,相關食品專家稱,作為脂肪家族的四個成員之一,反氏脂肪酸首先藏身于氫化油。
難以遠離
專家檢測的52個品牌共167種產(chǎn)品中,87%的抽檢樣品含反式脂肪酸
尋找氫化油是件輕而易舉的事。走進超市,隨手取幾種巧克力、面包、餅干、派等,在配料表中十有八九能發(fā)現(xiàn)它,名稱如食用氫化油、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食用部分氫化油等。江南大學退休油脂專家雕鴻蓀說,一些不帶“氫”字的配料,實際也含氫化油,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脂末等,其中起酥油中氫化油含量較高,所占比例少則20%,多則是全部。
在某些營養(yǎng)專家看來,另一些看似與氫化油無關的油脂標識,如植物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棕櫚油、精煉植物油等,是換湯不換藥———“一句話,沒有明確注明是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的,基本就是氫化油?!?/P>
雕鴻蓀對此不以為然,“有這種可能,但不能這么肯定?!彼e例說,理論而言,精煉植物油是指毛油經(jīng)脫膠或脫酸、脫色、脫臭、脫蠟等處理后所得,食用棕櫚油是指經(jīng)分提技術處理后所得。不過,由于油脂如何標識并無國家標準,不排除食品企業(yè)偷換概念的可能。
調(diào)查結(jié)果似乎證明,理論與實際并不一致。趙霖,解放軍總醫(yī)院營養(yǎng)科研究員,衛(wèi)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員,2005-2009年期間,他和同行陸續(xù)檢測過52個品牌共167種產(chǎn)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發(fā)現(xiàn)87%的抽檢樣品含反式脂肪酸。其中,所有奶酪制品、81%的面包和蛋糕、80%的人造奶油、60%的冰激凌,反式脂肪酸所占比例超過2%。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興國等人,2008年曾對薯片、方便面等常見食品做過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薯片和方便面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較少,基本在1%以下;餅干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夾心類餅干最高,一般在3%以上,最高可達18.30%;蛋黃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97%~18.21%;薯條、炸雞等洋快餐以及油條、麻花等中國傳統(tǒng)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與油炸時間和煎炸油反復使用的周期有關,其測定值存在顯著差異,反式脂肪酸含量低可在1%以下,高可達13%以上。
即使有人能抵抗住方便食品的誘惑,試圖躲進自家廚房遠離反式脂肪酸,他多半會發(fā)現(xiàn),那并不容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月欣等人做過反式脂肪酸調(diào)查,其間抽檢了4個知名品牌的9種植物油,發(fā)現(xiàn)均含反式脂肪酸,比例從0.11%-1.94%不等。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9種植物油均摻有氫化油,研究人員認為是油脂加工工藝所致:壓榨花生油工藝條件較溫和,僅存在少量反式脂肪酸,而大豆油、玉米油、調(diào)和油,通常需要高溫脫臭,其反式脂肪酸含量會明顯高于前者。
即使沒有人為干預,反式脂肪酸也會出現(xiàn),只是量極少,存在于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脂肪、乳液中。幾相比較,氫化油所含反式脂肪酸量最大,危險性最高。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