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在线不卡视频-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大又长又粗又猛-日韩欧美亚洲福利在线

客戶端
美食天下

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飲食健康 > 健康專欄 > 正文

適度運動多吃粗糧 遠離大腸癌很有效

2016/11/23 11:43

運動少、生活條件好、飲食多高脂肪少纖維,經常坐著不動,這些都是白領的生活描述,然而這類人群卻是腸癌的高危人群。專家表示,腸癌的早期治愈率高達94.25%,然而卻有八成患者錯過早期治療,原因就是缺乏定期篩查。
專家建議,白領在增加運動,調整飲食結構的同時,應注意針對性篩查,并關注自己的排便情況。

飲食少纖維運動少易患大腸癌

大腸癌除了遺傳外,主要來源于肥胖因素,高脂肪飲食和纖維素攝取過少。專家指出,高脂肪飲食,特別是含有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促進膽固醇代謝物及次級膽酸的生成,有致癌作用,而食物纖維攝取不足時,則會增加致癌物質和大腸粘膜接觸的機會。

有分析認為,近幾年,腸癌發(fā)病的一個明顯趨勢是,運動少、生活條件好、經常坐著不動的人群成為高危群體,其中白領占到這一群體的很大比例。

專家提醒,大腸癌約有30%-60%最初被患者誤認為是痔瘡、痢疾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腹部外科主任醫(yī)師蔡三軍教授表示,不少男性患者認為“十男九痔”,對于大便帶血、或大便帶有黏液等情況認為是痔瘡,不去正規(guī)治療。曾有患者大便帶血當作痔瘡治療了一年多,最后發(fā)現是局部晚期直腸癌,因此對于長期治療仍不愈的痔瘡應考慮腸癌的可能。

另外,專家還建議無論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交替,原因不明的便血等癥狀時,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以排除腫瘤。

定期篩查腸癌現形

大腸癌并非是在腸粘膜上突然發(fā)生的病變,而是通過正常粘膜-腺瘤-癌變這樣一種順序發(fā)展。統(tǒng)計表明,80%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而由大腸腺瘤發(fā)展到癌癥一般需要5年-20年的時間。因此,在定期體檢中,可以將癌變阻斷在大腸腺瘤階段。

大腸癌的高危人群為:30歲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者、大城市的中老年人、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或膳食結構不平衡的白領人群。建議高危人群從40歲起每3到5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費用只有兩百元左右。而普通人群,可在常規(guī)體檢中加入肛檢一項,只需一二十元就可鑒別50%-60%的直腸癌;50歲后可接受腸鏡檢查,之后平均每5年-10年進行一次復查。不管哪個年齡段,如出現大便帶血,有腹瀉,或出現黏液便;排便習慣改變,或大便形狀變扁、變細,或排便次數增多,或便秘,或有排便不盡感;腹痛,或常感腹內不適,應及時到醫(yī)院檢查。

最受歡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