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43
近百年來,FDA對完善美國的食品和藥品安全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范圍內也贏得了廣泛聲譽,其經驗和做法被一些國家的食品、藥品監(jiān)管機構奉為圭臬。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來,一個由小小花生醬引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卻令FDA顏面大失,走下神壇,甚至面臨被拆分的命運。
■問題花生醬猛于虎
“癌癥沒有奪走她的生命,但花生醬做到了。”明尼蘇達州居民杰夫·阿爾默的母親去年年底去世,其家人今年1月被告知,她去世時感染了沙門氏菌。憤怒的家人把相關公司告上了法庭,阿爾默到國會呼吁改善食品安全體系。
調查發(fā)現,美國花生公司布萊克利工廠明知其生產的花生醬和花生糊已被沙門氏菌污染,仍然對外銷售,引發(fā)這次“花生醬事件”。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已有2068種產品因花生醬污染而被召回。美國花生公司日前已經申請破產。
自去年9月以來,美國已有44個州發(fā)生沙門氏菌疫情,造成636人感染,至少9人死亡。一時間,美國民眾談花生醬色變,食品加工企業(yè)都感受到了此次事件的壓力,即便沒有使用問題花生醬的“清白”公司也受到了連累。
“花生醬事件”也開始在美國以外產生負面影響。例如,馬來西亞有關部門提高了對進口美國花生醬產品的檢驗等級,一些懷疑受污染的產品已經下架。
■FDA面臨問責風暴
“花生醬事件”發(fā)生后,鋪天蓋地的批評、指責和壓力都涌向美國主要食品監(jiān)管機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
美國新總統(tǒng)奧巴馬批評FDA等機構對含有沙門氏菌的花生醬等問題食品監(jiān)管不力,并表示要對食品安全監(jiān)管機構的運作狀況作全面評估。
民主黨眾議員羅莎·德勞羅公布一項議案,建議從FDA中拆分出獨立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機構——食品安全局,專門負責監(jiān)管水果、蔬菜以及加工食品的安全狀況,以改善美國食品安全監(jiān)管狀況。
根據這一議案,這個機構應對食品加工企業(yè)進行定期檢查,并有權直接召回或沒收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目前,美國的產品召回制度還主要以自愿召回為主。
美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消費者聯盟”最近進行的一次民意測驗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希望FDA至少每月對食品加工企業(yè)巡視一遍。
由于監(jiān)管職責太多,人力不足,FDA經常授權各州的某些部門代行其職。FDA最后一次檢查布萊克利工廠是在2001年,直到2006年經佐治亞州報告才知道該工廠生產花生醬。FDA上月調查沙門氏菌疫情,鎖定布萊克利工廠后,到現場才發(fā)現廠房設計和構造存在缺陷,易受污染,屋頂漏水,通風不足,儲存成品的冷藏箱四壁發(fā)霉,廠房內有不少蟑螂尸體,并檢測出4種沙門氏菌。
更讓美國民眾難以接受的是,FDA去年4月曾在海關截留一批布萊克利工廠生產的出口花生醬,這批花生醬因含有“腐爛、骯臟的”物質而遭加拿大政府退回,但當時并未對這批問題產品進行抽檢。眾議員德勞羅責問:“為什么這批產品能出口?到底每天有多少遭污染的產品通過海關?既然發(fā)現產品有問題,FDA為什么不跟蹤調查,檢查生產這批產品的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