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40
是“燒紅了的獅子的頭”(red burned lion head) 還是“用醬油燉爛了的肉丸”(braised pork balls in soy sauce)?——這道菜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紅燒獅子頭”。奧運期間,外國人更愿意在飯店的中餐菜單上看到哪個名稱?
《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出臺,引發(fā)議論紛紛。有人說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菜名翻譯是奧運會期間城市形象提升的標志,也有人說中國飲食的文化特色在這樣的翻譯中被“翻沒了”。
這本由北京市外事辦公室和北京市旅游局聯(lián)合編撰的小冊子給出了中國常見的2000多種菜品、主食、小吃、甜點名稱的英文翻譯,在奧運會前發(fā)放給北京所有星級飯店和餐廳。
許多來到中國的外國游客曾一度為如何“破譯”諸如“素食主義的鴨子”(vegetarian duck,即素鴨)和“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husband and wife ,即夫妻肺片)這類的菜名而傷透腦筋。在這份手冊中,這兩道菜的譯名分別是“干豆腐”(Dried Tofu)和“泡在辣椒醬里的牛肉和牛內臟”(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
但有人認為,太過直白的菜名翻譯沒有體現出中國飲食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蘊。
例如,在推薦的英文譯法中,“貴妃雞”被譯為“炸雞”(deep-fried chicken),“麻婆豆腐”按音譯拼寫為“Mapo Tofu”。
不過,在北京一家新聞機構工作的英文專家美國人利茲說:“我最關心的是到底我吃的是什么,而不是和它們相關的典故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