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24 10:39
大企業(yè)壓縮收茶規(guī)模,這讓茶葉收購價格一壓再壓,較之往年市價下跌將近一半。人工成本上漲,茶葉價格下降,平均一斤鮮葉茶農只有將近20元的收益,而且招采茶工也越來越難。所以今年茶葉跟往年相比開采量有所下降。
對于信陽毛尖來講,今年的春天有點冷。
4月9日晚上,信陽市突然遭遇寒潮,當地茶葉生產受損嚴重。雖然對大山茶尚未造成多大影響,但浉河港附近平原茶幾乎全軍覆沒。
當地茶企何景明茶業(yè)負責人告訴記者,4月中旬是信陽毛尖生產的一個高峰期,通稱“雨前茶”,品質非常好,市場價格也相對較高。而且浉河區(qū)的茶葉大部分的產量還是依靠小山茶(通俗說法就是平原茶)。此次寒潮造成當地平原茶幾乎全被凍死,凍死之后茶樹至少要半個月才能重新長出嫩芽。
該負責人表示:“之前茶農手里根本沒搶收下多少茶葉,茶場收茶葉特別困難。許多采茶工因為無茶可采,紛紛踏上回家的路程。僅浉河港一地就損失近百萬元。預計近期大山茶價格會小幅上漲。”
而這僅僅是信陽毛尖今年所遭遇的冰山一角。
在此前,明前茶(清明之前采摘的茶葉)尚未大量開采,市場上就出現了行情不容樂觀的聲音。
3月底,當地知名茶人、信陽國際茶城運營管理公司總經理歐陽道坤在微博上發(fā)布信息稱,由于氣溫上升,信陽毛尖的大面積開采在即,往年此時外地茶商已經云集當地,政府訂單也早已開始排隊,但今年茶商大多處于觀望狀態(tài),訂單寥寥。
信息發(fā)出即引起了大范圍的討論。多數人認為,新政出臺之后,對以往走高端禮品市場的茶產業(yè)造成了很大影響,終端市場銷售遇冷,這也造成了茶商觀望的局面。在茶商的觀望下,信陽當地茶農有些難受。
記者了解到,往年一斤鮮葉的人工采摘費用在30至40元。而在今年最低費用也在45元,高山茶人工開采費用最高達60元,平均每斤鮮葉人工費用上漲20元。按照平均4斤鮮葉能夠炒制一斤成茶的標準,每斤成茶人工費用上漲80元左右,但成茶市場收購價格并未上漲。
人工成本上漲、市場價格下降,這樣的局面下,雖然今年平均畝產提高20%,茶農依然無法輕松。
4月初,有媒體登出消息,稱信陽毛尖村茶農徐強承包的茶園因為招不到采茶工,邀請市民前去免費采摘的新聞。至此,信陽毛尖“倒春寒”消息愈演愈烈。
市場遇寒
歐陽道坤告訴記者:“因之前幾日氣溫不高,大山茶還未放量采摘,未顯行情變化,小山茶剛全面開采,茶青價格已經落至80元以下,因干茶銷售明顯不暢,加工廠顯出恐慌,倒逼茶青價格。”
他表示,預計今年信陽毛尖采摘高峰期不會超過10天(往年在20天以上)。而目前采茶工尚未大量到位,茶區(qū)配套設施也嚴重不足,生活物資價格暴漲。如此種種,都會對茶葉采摘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終端市場價格。
歐陽道坤稱,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看大企業(yè)是否出手救市。
但當地大型茶企,諸如文新、五云等,少見動作。
記者來到信陽毛尖主產區(qū)和交易市場浉河港,當地一名茶農告訴記者,自去年以來,文新、五云等企業(yè)相比前年收購量就有所下降。大企業(yè)壓縮收茶規(guī)模,這讓茶葉收購價格一壓再壓,較之往年市價下跌將近一半。
正值采茶的高峰期,各個茶山上也并未出現大量采茶工,一片茶田里所見者寥寥無幾。
“人工成本上漲,茶葉價格下降,平均一斤鮮葉茶農只有將近20元的收益,而且招采茶工也越來越難。所以今年茶葉跟往年相比開采量有所下降。”該茶農表示。
給信陽毛尖造成困擾的,不僅僅是今年的突發(fā)狀況。記者走訪浉河港,多家茶農談及銷售困難時,都會提及外地茶的影響。
信陽市浉河鎮(zhèn)國強茶葉合作社負責人劉國強告訴記者:“毛尖主產地除了信陽之外,貴州、武漢、四川等地也都有所生產,但信陽毛尖的氣候條件更適宜毛尖生長,茶葉品質也較好。同等品質的毛尖,信陽所產與其他地方一斤價位差距能夠達到200元左右。因此許多茶葉販子往往會大量收購外地茶,再把信陽毛尖和其他地方的毛尖摻雜在一起,以此提高利潤。這給當地茶農銷售也造成很大影響。”
茶企變局
在走訪中,多家茶場老板叫苦,他們表示,今年的毛尖雖然豐收,但卻未能賣上好價錢,銷量也減少很多。
記者了解到,這些茶場僅在浉河港附近租賃門面,所銷售的茶葉也大多是轉賣給外地來收茶的客商,余下的,則靠自己的熟人關系銷售,渠道十分有限。
這種銷售模式下,小茶企很難抵御政策的沖擊。
歐陽道坤用“剎車太猛,變道不及,形勢嚴峻”來形容目前茶企的狀況。
在這種情境下,信陽幾家大茶企的動態(tài)十分耐人尋味。
雖然當地茶農稱文新茶業(yè)自去年以來就在減少鮮葉收購量,但文新公司副總經理金偉告訴記者:“這正是企業(yè)布局的一個方面。文新堅持走‘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路子,并且不斷擴大旗下合作社的規(guī)模。公司出錢,農戶自己購買肥料,嚴格按照標準驗收。這樣既能保證公司旗下農戶收益,也能保證茶葉質量。”
文新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文新年銷售達到4.2億。
金偉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在河南全省有168家直營店,318家加盟店。目前直營店未出現虧損情況,加盟店虧損也較少。”
對于新政對茶市的影響,金偉坦言會受沖擊,但是整體影響不大。
記者在文新專賣店看到,文新茶葉高中低檔路線兼而有之。最貴的成茶能達到2萬左右,也有14元左右的平價茶新享系列。新政雖然會對高端茶造成一定影響,但可以通過中低端市場來彌補,因此整體影響不大。
除專賣渠道外,文新也在通過電商拉動銷售。金偉表示,公司在天貓[微博]上開設店鋪,日交易額能達到5萬元左右。
而另外一家大型茶企信陽毛尖集團,在去年就模仿立頓,推出了平價茶系列。
該集團董事長陳世強稱:“高端市場畢竟只是小部分群體能夠消費的。而中低端市場的潛力則十分巨大,我們現在是要培養(yǎng)工薪階層喝茶,讓13億人都可以喝得起信陽毛尖、信陽紅。”
他表示,河南信陽毛尖集團之前有公務茶的產品,但更多產品都在向商品化、平民化進行轉型。
“兩年前,我們就在做結構調整,現在產能銷量大部分是我們的中端消費者、普通消費者。”陳世強稱。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30418/150615193978.shtml
